“支付宝”的银行启示
尽管没有人提起,但银行业的心中有一片永远抹不去的痛,那就是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崛起。根据央行数据显示,2010年,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(包括互联网支付、电话支付和手机支付)全年交易额达到1.13万亿元,环比增长95%.
由于消费者在网上商城购物时,先会将货款交付给第三方支付企业并停留一段时间,因此,一些交易量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,这笔“过路资金”数额非常巨大的。其中的龙头老大–支付宝,业务占据近半壁江山,有关人士就介绍,其每天帐面上趴着的资金,就达近千亿。巨额的沉淀资金曾一度引发监管层担心,潜在的经济利益也引各家银行唾涎。
但可惜的是,由于在网上购物兴起的初期,没有一家银行搭建这一平台,这块肥肉,银行现在只能眼巴巴地看着。
专业人士指出,支付宝推出时,适逢各大银行开始大力推广电子银行。银行希望借助支付宝整合其无法覆盖的众多持卡人和小商户,而支付宝则渴望增加活跃用户的数量和忠诚度,双方的合作一拍即合。但是後来没想到支付宝一家独大,反过来掣肘银行。事情演化到今日的格局,大概也远远超出了银行的预料。
交行副行长侯维栋谈起他跟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一次交流,认为支付宝的成功离不开“五流”的整合与发展。他称,总结马云成功的经验,你一定会看到,只要把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、交易流、资讯流有效地整合,就一定会衍生出不同的产品, 产生不同的效益。
“银行除了物流以外, 还拥有其他的四流, 通过数据中心把银行的数据大集中以後, 完全可以做到全面分析银行的信息流、资金流、交易流、资讯流,精耕细作地开发出更多产品。”他说,“这将真正地满足银行客户的产品需求,带来效益。”
而目前, 最早实施了数据大集中的招商银行,凭借其在技术上的先发优势, 在非银行传统业务也上小试拳脚。其网络页面上不仅设有商旅出行易的服务–提供机票与酒店订购, 还开设了网上购物服务。这一切,在尽可能让客户方便的同时,也让他们的钱在招行多留了几天。
业内人士认为,数据挖掘在未来会给银行业带来更大的空间,未来的银行最核心的资源不是资金,而是客户的交易数据,其中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密码,只要银行充分做好数据挖掘和分析加工,借此数据库银行方式就能创出新型商业模式。
前景美好,但并非坦途。中国最大的带有官方背景的专业跨行清算平台–中国银联此前也推出过超级网银,似乎想有跟支付宝叫板的意思,但也没做出规模。
“最早的系统的确是不太成功,但无论是用户体验、还是兼容性,都比不上支付宝,最终没有叫响,也不奇怪。”中国银联的一位管理人士说。